云龙这个寨子乡亲们和滇金丝猴群都“脱贫”了!

2019-12-4 09:1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801| 评论: 0

简介:大理州云龙县龙马山老仙场彝寨的乡亲们脱贫了栖息在后山林里的滇金丝猴群也“脱贫”了!脱贫是最有人性化的一个称谓而滇金丝猴群又怎么会“脱贫”呢?  云龙县境内澜沧江、怒江、沘江峡谷之间有众多大山,龙马山是 ...

大理州云龙县龙马山老仙场彝寨的乡亲们脱贫了

栖息在后山林里的滇金丝猴群也“脱贫”了!

脱贫是最有人性化的一个称谓

而滇金丝猴群又怎么会“脱贫”呢?


  云龙县境内澜沧江、怒江、沘江峡谷之间有众多大山,龙马山是全县的第二座高山,主峰海拔3600多米。2004年秋季,龙马山上发现了滇金丝猴群,种群数量80只上下,滇金丝猴群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活动空间缩小,食物处于“贫困”状态。



  云龙县采取措施保护滇金丝猴群,迅速将龙马山片区纳入天池自然保护区管护范围,并积极向上申报,将云龙天池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后,进一步做好龙马山森林管护、植树造林、退牧还林等工作,并在龙马山海拔3000米的地方建成了滇金丝猴群监测站,派出专人管护。



  通过多年努力,龙马山滇金丝猴群拥有了“富有”的生态环境,目前,滇金丝猴群已发展到160余只,被誉为“雪山精灵”的滇金丝猴在茂密的树林里栖息,有了“遮风挡雨”“衣食无忧”的安居生活。滇金丝猴群“脱贫”了,而一同生活在龙马山上的老仙场凉山籍彝寨乡亲们的日子改变了吗?



  老仙场是云龙县检槽乡师井村的一个籍彝村民小组,别的村民小组均分布在沘江峡谷,唯有老仙场村民小组分布在澜沧江峡谷,这里海拔达2800米。老仙场彝族群众从70年代初期搬迁到这里,现有26户7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21人。



  精准扶贫,县文化和旅游局、州工信局挂钩帮扶师井村,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部分干部职工挂钩包户,老仙场村民小组迎来了发展变化的机遇,上山的盘山公路拓宽了,光伏太阳能发电改造成了输电线路供电,群众都用上了自来水,开通了手机信号,看上了电视、用上了电磁炉、电饭煲等电器。过去农户住房能够遮风挡雨,但普遍简易,采光差,卫生差;今年,有5户群众在国家资助下改造了房屋,村民小组还争取了12万元,硬化了农户集中片区的村内道路。



  老仙玚彝族群众脱贫致富要靠稳定的收入,年轻人有意愿走出大山务工,村委会、驻村帮扶工作队、挂户帮扶责任人积极开展培训,提供务工信息,外出务工户均接近1人,有的季节性务工,有的长年务工,每人每年务工收入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有的家庭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就选择发展牲畜业和种植业,建档立卡户和其他农户共养了600多(头、只)牛羊,少的农户也有几十只,多的人家达到上百只,水草丰盛季节靠天然牧草放养,冬季这里会下雪,群众还为牲畜过冬储备下充足的饲草饲料。农户每年种植洋芋40多亩,亩产值达1500元,产品一部分到市场上销售,一部分用于饲养牲畜,群众每年种植白芸豆50余亩,亩产值达2800元上下。



  今年35岁的余红平是老仙场的致富带头人,他说:“贫困户脱贫我们也有帮助和带动的责任”,他家种植荞子、洋芋、白芸豆、中药材等60余亩,还养了10头牛,每年生产、收购、加工、包装荞麦面粉1.2万公斤,妻子到县城一边销售产品,一边还照看小孩读书,一家人年收入少说也有6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余务华家养了23头黄牛、80多只绵羊,每年生产白芸豆2000公斤,洋芋5000公斤以上,今年收入3万元左右,他说:“牛还没有开始出售呢”。在国家资助下,余务华家里今年建起了新房,采用现代建筑村料装修,成了村民修缮房屋的样板房。



  今年,老仙场村民小组的户均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6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了,其中有两户易地搬迁到了县城福堂安置点。



  老仙场彝族乡亲与滇金丝猴群共同生活在龙马山上,群众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树木保护好了,滇金丝猴群有时也会来到村子附近活动,对村庄、行人、牲畜都不怎么害怕了,村民余务标说:“猕猴群会来偷吃庄稼,而滇金丝猴群只吃山林里的生态食物,不会占老百姓半点便宜”。



  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现在的老仙场彝寨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来源:大理广播电视台

收藏 分享 邀请

精彩阅读

更多+

精选资讯

更多+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872-5525099
在线QQ 3470839157
联系邮箱 3470839157@qq.com

微信号:ynyltczrbh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