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5日,滇西北云龙天池生物多样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标准(GB 40053) 宣贯公益活动在云龙天池保护区开展,期间滇西北云龙天池野外站挂牌,是全国第76家该项目野外站。 此次活动由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主办,云龙天池保护区管护局、同济大学、大理大学承办,来自中国林科院、海南大学、内蒙古大学、广西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蒙古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19个单位的20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通过野外观测现场国标宣贯及培训、室内国标宣贯培训咨询,为天池保护区建设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自建立以来,经过各台站的努力,现已成为全球最大单一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网络,为国家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滇西北云龙天池生物多样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标准 (GB 40053) 宣贯公益活动”是天池保护区开展“滇西北云龙天池生物多样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滇西北云龙天池野外站)建设项目申报前期准备工作之一。国标宣贯公益活动是发展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的重要内容,能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位观测与研究的能力,为促进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生态平衡,奠定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 通过项目实施,将滇西北云龙天池野外站建设成为设施设备完善、观测技术先进、人才团队优秀、研究水平一流的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的研究平台,成为研究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技术支撑,成为能够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提供可信、完整数据库的有力保证,同时也能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项目申报工作立足保护区的现状及建设需求,为有效地保护和恢复滇金丝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维护保护区生态安全稳定,积极推动云龙天池保护区成为全国滇金丝猴科学研究基地、全国云南松科学研究基地,具有较高的示范意义。 天池保护区管护局局长董利斌介绍,对标国标要求,打造生态科研“示范标杆”,聚焦国标规范,我们将以科研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保护区从“经验驱动”向“标准引领”跨越,把国标宣贯要求转化为保护区具体行动,确保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天池落地生根;严守生态红线,坚决打击破坏资源行为,守护好滇金丝猴的“最美家园”;推动数据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用,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截至目前,天池保护区与同济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大理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10多家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先后成立了2个专家工作站,4个监测研究单位,为保护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科技支撑。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首席科学家王兵主持相关活动,副县长严长征致辞。 来源:云龙关注 |